星期四, 2月 28, 2008

TeacherSelena出運啦!

TeacherSelena已經在去年(96年)7月中完成碩士學業了,大家最近還好嗎?很開心還是有人會回來看看我們的部落格,TeacherSelena也會常常來巡一巡哦!
TeacherSelena

星期一, 8月 13, 2007

我猜對ㄌ

我猜ㄌ好久

終於把網址猜對囉

哈哈哈

開心

想想

我好像也很久沒上來ㄌ耶

真是西累喔!!!~~~

星期二, 3月 27, 2007

不要忘記我們的園地

前六年四班的同學們大家好:

Teacherselena仍持續和碩士論文搏鬥中
希望今年可以順利地畢業
很想念大家
記得有空回來看看
聊一下近況
老師很想你們

teacherselena

星期五, 9月 22, 2006

0.0

安安
大家好優
國一感覺好嗎 兮兮

星期五, 8月 18, 2006

大家有空還是可以上來聊聊

各位前六年四班的青少年少女們大家好:

好久不見啦!
大家還好吧!
快上國中囉!
感謝容慈和小琪還記得回來看看
Teacher Selena最近忙著讀書
恐怖的論文啊!

還是很愛你們的Teacher Selena留

星期四, 8月 03, 2006

老師 我有問題???

老師:
你給我的信箱是對的嗎? ? ?
為啥我寄信之後,又馬上來一封信 說我沒寄到啊 老師 我實在想不到要用啥方法來跟你聊天
耶? ? ? 老師回信 十萬火急 十萬火急 快馬加鞭 快馬加鞭 還有同學們 你們都還好
吧? ? ?

星期四, 6月 08, 2006

火星上的生命


沉寂了約20年的火星生物研究,因為對一塊摔落在南極的火星隕石的新發現再度掀起熱潮。這塊編號為ALH84001的隕石形成於45億年前,36億年前可能有微生物在其裂縫中活動,留下了礦物沉積、有機分子,和類似細菌的化石構造。學者對火星生命之謎的辯論正方興未艾,已有兩艘太空船在航向火星的路上,未來的十年內,也將有另外八艘太空船到火星去,這個謎題的答案似乎不遠了。

外星人入侵?!


兩月大雨染紅樹葉 科學家稱紅雨含外星生物?
2001年夏天,印度西部喀拉拉邦曾連續2個月下了一場神秘的血紅色大雨,多年來科學家對紅雨的成因一直眾說紛紜。日前,印度和英國科學家對紅雨的成分進行分析後得出驚人結論———紅雨中也許包含某種『外星生物』,當年那場神秘紅雨,很可能正是『外星人登陸地球』。
【怪異現象】

兩個月大雨染紅樹葉
  據報道,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微生物學實驗室內的物品架上有一個神秘的小玻璃瓶,瓶中裝著一些奇怪的猩紅色液體。據悉,玻璃瓶裡的液體,是現代氣象史上一大怪異現象的殘留物。2001年7月25日,印度西部喀拉拉邦突降一場血紅色大雨,其後間歇下了兩個月,將海岸、樹葉染成深紅。當地居民用自來水洗衣服後,衣服也變成粉紅色。有時,這些紅雨還像深紅床單般傾盆而下。隨著秋日來臨、樹葉飄落,猩紅色樹葉飄零落下,整個大地鋪成了一片血紅。
  多年來科學家對紅雨的成因一直眾說紛紜。一些調查人員認為,降雨發生前,強風帶來了阿拉伯地區的紅土,隨著降雨發生,紅土夾雜在雨水中降落,使雨變成了紅色。但是,這種說法當即遭到許多人的反對。設想一下,某個地區一連兩個月斷斷續續地下雨,這可以理解。但是突然連續不斷地刮強風、帶來阿拉伯地區的紅土,這似乎又無法成立。
  【最新結論】
  『雨水沈淀物有生命』
  印度聖雄甘地大學的物理學者戈弗雷·路易斯在喀拉拉邦收集了部分雨水的沈淀物後,帶回實驗室做了綜合分析。日前,他得出驚人結論:紅色沈淀物根本不是泥土、灰塵,而是一種外星生物!路易斯稱,乍看上去很普通的紅色液體,竟有著與微生物極其相似的結構組成,具有生命之初的種種特征。
  路易斯說:『倘若你通過顯微鏡仔細觀察就會吃驚地發現,「紅雨」是一種類似於細菌的物質。根據成分分析,瓶中沈淀物含碳50%,含氧45%,還含有部分鈉和鐵,這與微生物的構成極其相似。看來它們從地球外某個星體降落至地球上。』
  路易斯稱,就在2001年7月25日下『紅雨』前的幾個小時裡,當地突然發生了極為強烈的音爆,喀拉拉邦的居民房屋受到極大震動。根據當時的情況,除非隕石闖入大氣層,否則不會產生那樣劇烈的反應。
  路易斯由此推斷,當天一顆彗星在經過地球時,一些碎片脫落下來,穿過大氣層墜落地面。而在這一過程中,碎片由於受到磨擦,燙得發紅,分裂成為更多碎片,並伴隨著降雨落至地面。
  【質疑聲音】
  『雨水沈淀物中無DNA』
  不過,路易斯的離奇理論遭到許多人質疑。一位科學家甚至在路易斯的個人網站上發帖,公開指責他的推論『一派胡言』。更多的科學家認為,路易斯的發現或許不正確。
  據悉,謝菲爾德大學微生物學家米爾頓·溫賴特目前正專心分析喀拉拉邦的『紅雨』樣本。溫賴特說:『現在就定論「紅雨」究竟是什麼還為時過早,但是我確定瓶中的沈淀物絕對不是泥土,與泥土有著本質的不同。不過它也不具有DNA,也不像是生物。當然,或許外星生物根本沒有DNA。』
稿源: 新聞晨報   編輯: 胡永秋

星期五, 5月 05, 2006

期末考必考圖片

各位六年四班的考雞考鴨們大家好:

期末考快到了!以下幾張圖片一定要搞懂哦!
1. 二氧化碳含量與溫度的變化圖
http://www.usgcrp.gov/usgcrp/Library/nationalassessment/overviewclimate.htm
http://www.howlingthemoon.org/books/archives/2004/11/post_1.html
2. 碳循環
http://resources.ed.gov.hk/biology/b5/environment/ecology/carbon.html
http://www.sciam.com.tw/read/readshow.asp?FDocNo=122&DocNo=194
3. 臭氧層破洞
http://www.youngreporters.org/article.php3?id_article=1075
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Newsroom/NewImages/images.php3?img_id=4131
http://www.tribuneindia.com/2002/20020919/science.htm#2
4. 環境污染
http://webmail.ysps.tp.edu.tw/~hing/6245.htm

星期一, 5月 01, 2006

京都協議書



基於《京都協定書》即將正式生效,歐盟決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在歐洲可以正式進行有害氣體排放權的交易。環保政策專家希望這一交易能夠節約環保開支。 《京都協定書》是在1997年由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所通過,計畫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這項協定書在2005年二月就將正式生效。為了因應該協定的實施,2004年12月20日所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次締約國大會,達成協議,今年五月將再舉行一次非正式的會議,討論有關氣候變化的議題。
 雖然還有包括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杯葛該項協定書,但歐盟國家雀表現得非常積極,目前歐洲已經有六、七家能源或廢氣排量的交易所,它們都希望能夠從這一巨額交易中獲取利潤。
 根據規定,每個企業都有一個廢氣排量的核定額。如果超過了這個核定額,該企業就必須從其它企業或者廢氣排量交易所購買排量權。
 德國的萊比錫歐洲能源交易所發言人尼森說,據估計,2005年歐盟國家在廢氣排量方面的交易量可達1億5千萬公頓二氧化碳。就是說,整個歐盟廢氣排量權的交易額可以達到14-15億歐元。
 尼森表示,該交易所已經為此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只收取很少的交易費用,因此具備很強的競爭能力。
 自去年3月份起,該交易所每天都公佈一次每公頓二氧化碳的交易價格。目前的價格在8.5歐元左右。尼森還指出,德國的交易所與歐洲其它競爭者相比更具優勢,由於德國的人口多,因此也獲得了巨額的廢氣排量權,占歐盟國家總量的25%。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交易的巨大市場。
 除了直接的廢氣排量權以外,發達國家在開發中國家進行環保項目折算的廢氣排量權也屬於交易的範疇。荷蘭在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荷蘭電力公司埃森特在哥斯大黎加修建了一個風力發電廠。該公司可以出賣由此折算的廢氣排量權。
 德國化學公司巴斯福在開發中國家也有環保援建項目。該公司排量交易部門負責人德萊希塞爾說,不管你在哪兒節省的廢氣排量都是一樣的。在中國節省的一公頓二氧化碳與在歐洲節省一公頓具同樣的價值。廢氣排量交易的原則是,盡量尋找減少廢氣排量的可能性。
 這項交易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驗收,並在聯合國氣象秘書處登記。廢氣排量交易的目的很明確,即用最小的代價來保護環境。歐盟委員會估計,透過廢氣排量權的交易,每年可以節省環保費用30億歐元左右,只相當於目前環保費用的一半。
 在2004年12月20日所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次締約國大會中,開發中國家擔心,各國會走後門因此限制了給他們的金錢支援因而阻礙了他們的經濟成長。沙烏地阿拉伯原先抵制把錢給特別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窮國,它甚至要求各國給他補助,因為全球減少使用汽油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收入因而減少, 沙國的這項要求被視為是有錢的石油國用來拒絕合作的策略。歐盟國家願意每年付4億美金,也就是3億歐元,給平衡委員會。而其他的國家同意支付剩餘的1千萬美元。
 開發中國家拒不接受的排放溫室氣體的限制,被美國視為他2001年退出京都協議書的理由之一。美國因此可從歐盟和77國集團以及中國的爭議中獲得利益。在這個集團中沙地阿拉伯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腳色。它對限制全球的石油的使用量完全沒有興趣,因而成為美國立場的一個重要支持者。
 美國原先是反對再度集會討論,最後也贊同了。對有關調整基金會發放補助給相關的窮國的爭議,最後也得到解決。

星期一, 4月 24, 2006

車諾比事故20週年

車諾比核電廠災變
http://www.taiwanwatch.org.tw/issue/nuclear/SAVE/save026.htm

盲魚

來自「地下溶洞」,擁有如獨角獸般的額凸和活像貓咪一樣的數對觸鬚,一身雪白中略帶透明的『獨角盲魚』,沒有眼睛沒有鱗片,可是不但不會撞到週遭障礙物還可以活蹦亂跳悠游於水中,想了解這樣奇特的怪魚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嗎?以下將一一為您說分明。  
1976年,雲南省建水縣農場工人鑿井至100米時,意外發現一個溶洞而捕獲第一條盲魚。推測盲魚的起源,可能是數百萬年前為躲避天敵或是具好奇心的小魚偶然間來到地下河、地底湖中,不幸卻遇上山崩,因而被困在洞穴裡,為適應環境而長期演化的結果,演變成具有特化器官的盲魚。對盲魚來說因為可供其選擇的食物比洞外魚類少很多,所以養成牠們刻苦耐勞,能忍受較長時間的飢餓與對環境有極高接受度等特性。現今全球已發現的淡水盲魚有24種,而大陸即佔三分之一。  
盲魚具有以下幾項特徵:【1】因長期處在不見天日的洞穴中,導致眼睛逐漸退化或完全消失,這正是盲魚又被稱為「無眼魚」的原因。【2】身體得不到光線照射的結果,體表的色素漸漸消褪而呈現粉紅色或半透明狀,內臟及骨骼隱約可見,而這就是牠擁有「透明魚」稱號的原因。【3】鱗片縮小、稀疏或甚至裸露無鱗。【4】擁有觸鬚等特化器官:特化器官的主要功能在協助盲魚控制自身行動、躲避洞穴內障礙物,與順利覓食以求生存和尋找伴侶以順利完成繁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獨角盲魚(透明金線鱍),牠的頭背部上有著像獨角獸犄角的椎狀骨突,那正是牠的高層次特化器官。  
其實盲魚的存在對社會亦有不可或缺的幾項重要價值,因為根據魚類對水的依賴關係,洞穴魚類極有可能成為尋找地下水泉源與監測水質變化的指標生物,甚至還有可能成為盲人復明的參考書,因據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將生長在海中同類魚的晶體植入洞穴盲魚身上,數月後盲魚不但順利長出眼睛,而且視網膜已生長出能感光的細胞。所以說,如能將此原理應用於人類身上,極有可能研發出幫助盲胞恢復視覺的方法。因此對於這樣罕見珍稀的魚類,我們應該認識牠、愛護牠、更要對牠致上最深的敬意。

文章引自台北海洋館Taipei Sea World

星期二, 4月 18, 2006

第三、第四單元相關網站

各位六年四班的酷哥俏妹們:

以下網頁均配合習作各項作業,供大家參考。
請注意:請在習作上完成即可,不需在青溪自然擂臺上發布!

1. 能源教育資源網 (配合習作20頁--探索三之一 能源的利用)
http://energy.ie.ntnu.edu.tw/
Yahoo!奇摩知識+:請問各種能源的主要用途?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041113594
能源Energy (配合習作22頁--探索三之三 解決能源問題的可能方法)
http://energy.ie.ntnu.edu.tw/
2.外來種的入侵 (配合習作25頁--探索四之二 人類的活動和其他生物)
http://www.aeh.ntu.edu.tw/main2/invader/invader.htm
台灣生物多樣性的損失
http://bc.zo.ntu.edu.tw/article/005.htm
Yahoo!奇摩知識+:何謂外來種?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2007531
3. 臺灣的國家公園 (配合習作27頁--國家公園)
http://np.cpami.gov.tw/main_ch.asp
4. 台灣的自然保留區 (配合習作28頁--自然保留區)
http://ngis.zo.ntu.edu.tw/nr/

哈!哈!哈!用力地查吧!

Teacher Selena

星期三, 4月 05, 2006

60434



這是大理石的地板 雖然不是很清楚不過還可以看啦! 是這樣做ㄇ

星期六, 4月 01, 2006

這裡有臺灣的岩石百科喔

http://content.edu.tw/junior/earth/td_jb/content/s_03/stone/content/stones/sm00.htm

星期二, 3月 28, 2006

習題三:臺灣常見的礦物與岩石

各位六年四班的阿狗阿貓們大家好:

TeacherSelena最近愛上種小盆栽,只要在小花盆中放土,播下種子,上面再鋪上一層麥飯石,每兩天噴一次水可以了。
麥飯石的作用在保濕、淨化水質、除氯、還能提供天然礦物質哦!
注意:網站的資料只要提供連結即可,最重要是舉自己日常生活中利用到礦物與岩石的實際例子。

可以參考以下網站:臺灣常見的礦物與岩石
http://gis.geo.ncu.edu.tw/mineral/mineral.htm

祝大家答題愉快!!!

星期三, 3月 15, 2006

肺魚的資料

有一種億萬年以前就有的魚,叫肺魚,牠是古生物的活標本,目前在水族館中難得一見。苗栗縣通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昨天特別引進一條,做為魚類活教材。
原本就在水中生活的肺魚,在「泥盆紀」演化出能呼吸空氣的肺部和行走的四肢後,就登上陸地生活,成為登陸先鋒的兩棲動物,牠們用肺呼吸的能力,繼承自魚類祖先,這種用肺呼吸的魚,今天仍看得到,澳洲肺魚就是個例子,牠們能用肺呼吸水面外的空氣,並在其他魚類不可能生存的污濁水塘裡繼續生活,不過,大多數兩棲類動物的幼體時期必須在水裡度過,因此,牠們產卵時還得回到水域。


沒圖片

我來囉

一、生存在人跡罕至或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如高空、冰原、毒沼、深海海溝、火山口附近、土壤深層......等等極端環境的生物。
二、該種生物本身就只存在於特定的小區域,形成該區域的特有物種,因此無法在其他區域發現,如此一來被發現的機率,相對的便較其他普遍分布、廣泛分布的物種來得低。這種現象常發生於一些孤島、群島上的生物。
三、該種生物與人類的關聯度不大,或是與人們的生活圈無太大交集,而顯得無研究的意義。其實許多未被定義的物種即屬於此類,因為本身並無太大的研究價值,而相對的顯得不太"顯眼",因此牠們究竟是不是已定義物種就變得不重要,這種現象尤其多見於一些小型的無脊椎動物。
四、其他本身個體渺小不易被察覺的生物。例如一些細菌類、藻類、真菌類、線蟲類、小型節肢動物類......等等,本身個體微小而不易被察覺或重視,也是造成他們現今仍為"無名氏"物種的重大因素之一。

嘿習題2


蟑螂與人為伍,牠們經常取食腐敗食品或食物殘餘,又常出沒於不衛生的地區。牠們以其糞便、臭腺分泌物及取食回流液等污染食品、廚具及衣物等用品。蟑螂曾被發現為某些寄生蟲之中間寄主。體質敏感的人吸入或攝入帶有過敏原之蟑螂屍體碎片時,會產生過敏反應。蟑螂除了直接影響居家環境品質,使人困擾與厭煩外,其身體攜帶病原菌又間接威脅人類之健康,因此成為重要的衛生害蟲。
二、蟑螂之形態蟑螂身體背腹扁平,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於休息時,常向腹面彎曲或下垂。口器為咀嚼式;於頭部具觸角一對,複眼一對。胸部分三節,前胸背板發達,於大多數種類,中胸及後胸各具一對翅。胸部腹面具三對步行足,能迅速爬行。腹部有十節,尾端具尾毛一對,雄蟲並且具把握器一對。三、蟑螂之一生蟑螂是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其一生當中包括有卵、若蟲及成蟲等三個時期。這與常見的蒼蠅、蚊子不同,蒼蠅與蚊子都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牠們的生活史中則有卵、幼蟲、蛹及成蟲等四個蟲期。蟑螂的卵包藏於似豆形之革質卵鞘中,卵鞘形成後,附於母體腹部後端,一端突出於體外而漸脫離母體。卵鞘內之卵二列並排。卵孵化時,卵鞘之一側裂開,若蟲即自此裂縫爬出。卵鞘內所含卵之數目與攜帶卵鞘之時間長短均隨種類之不同而有差異。生活史中各期個體發育生長所需時間之長短主要受溫度、濕度與食物之影響。初孵化之若蟲為白色,完全無翅,體形除無翅外均與成蟲相似。若蟲經過多次脫皮後即羽化為成蟲。
四、蟑螂之生活習性蟑螂一般分布於地球上較溫暖之地區,大多數分布在熱帶;而某些種類則廣布於世界各地。蟑螂為雜食性,食料範圍頗廣泛,凡人類所食之牛奶、巧克力、乳酪、麵粉製品、穀物、魚肉等無不嘗試之,惟最喜澱粉質及糖類食品。有時尚咀碎書之邊緣,尤其是沾有汗斑的污跡及裝訂處、皮革(皮鞋之內層)、毛髮、壁紙、昆蟲所脫之皮、死的或殘廢的同類、其他昆蟲或動物之屍體、新鮮或乾燥之血液、家畜糞便、患者之痰等。偶而甚至亦咬囓熟睡者的手指及腳趾。蟑螂性喜溫暖潮濕,具群聚性、夜行性及趨觸性。牠們夜出覓食,日間則藏匿於各處之縫隙中,以免受干擾或其他天敵之侵害;但在受到驚擾或在棲身場所之族群密度過高時,白天亦可發現。然而亦有少數種類是白天活動者。蟑螂具有趨觸性,故當其棲息時,多隱身於牆、櫥櫃、抽屜、傢俱之空隙裂縫內。蟑螂之取食過程中,時常嘔出部份消化之食物及邊食邊排其糞便之習性,造成衛生之害,而且其具有臭腺,能分泌臭液,被爬過之食物即留下極難聞之臭味,此乃吾人討厭蟑螂之主要原因。
雌雄成蟲之翅均發達。每一雌蟲一生可產卵鞘4至9個。鞘內之卵並排呈二列。每一卵鞘所含之卵數平均約38個。卵發育期間,由雌蟲將卵鞘夾在腹部末端,直到卵即將孵化時,卵鞘才脫離母體。卵孵化成若蟲(圖三)後,脫皮5次才變為成蟲。若蟲期通常約8週至12週。在25℃下,成蟲之壽命為95~142日。
蟑螂能分泌一種強力引誘劑,使蟑螂有聚集之作用,此種分泌物稱為聚集費洛蒙,此亦可說明為何蟑螂皆喜好群聚之原因。德國蟑螂喜棲息於廚房、近水處或煙囪附近,在本省雖分佈普遍,但比較上在家屋內較少,通常均出現於旅館、飲食店等公共場所以及公共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上。

習題二:尋找極端環境下的生物

各位同學們:

習題二來囉!
生物可是很強的哦!再惡劣的環境也可以生存!
請你尋找一樣在極端的環境下也可以生存的生物,貼上一張圖,並介紹這種生物的生存狀況。範例如下:

1969 年,科學家湯姆‧布洛克(T.D. Brock)和海德‧弗力茲(H. Freeze)從美國黃石公園的溫泉中,分離出一株生長在攝氏 70 度左右的高溫菌,推翻了生命無法在高溫下存活的觀念。消息經媒體披露後,大家面面相覷,免不了追問:「大自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呀?」其實只要把「地球是為人類而存在」的想法扔掉,很單純地從生命角度去思考就能找到答案——原來地球上每一個極細微的地方都可能出現不同的生命,所有能夠忍受超高溫度的微生物,只不過是地球上的某一類生命體而已。
在電子顯微鏡觀察下,極端高鹽太古生物菌體內有可降解塑膠顆粒。

引自無所不在處處都在──極端環境下的太古生物
作者:賴美津(演講人)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星期三, 3月 01, 2006


1. 應用原理:槓桿原理
2. 支點:中心ㄉ那一粒圓圓的
施力點:手握ㄉ地方
抗力點:刀刃ㄉ地方
3. 刀刃長:費力
刀刃短:省力

星期三, 2月 22, 2006

hihi


簡單機械---
1.應用原理:槓桿原理
2.三角形的就是支點啦
3.左邊箭頭是抗力點 右邊箭頭是施力點
4.施力臂大於抗力臂...省力

習題一:生活中應用簡單機械原理的工具


各位六年四班的同學大家好:

老師會不定期的出題目挑戰大家,請大家要來回答哦!
習題一:請舉出一個日常生活中應用到簡單機械原理的工具,範例如下:

1. 應用原理:槓桿原理
2. 支點:右手(固定住掃把)
抗力點:掃把頭(與地面摩擦的阻力)
施力點:左手(推動掃把)
3. 抗力臂大於施力臂,費力省時

加油!好好想一想,努力找一找吧!

Teacher Selena

星期五, 2月 17, 2006

中國古代機械工程

Selena老師找到「中國古代機械工程」這個超棒的網站,大家一定要上去看看。
網址:
http://www.chiculture.net/0811/html/a00/0811a00.html

以下引用了部分內容:

槓桿

槓桿是最簡單的機械,當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企圖撬動一塊石頭時,實際上就已在使
用槓桿。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石質工具如石斧、骨質工具如骨耜,其上都鑿有孔,以便安裝木柄,表明當時已是有意識地使用槓桿。
古代人在槓桿類器物中最重要的發明是衡器或秤。中國古代衡器稱為權衡、秤。一種是等臂的,一種是不等臂的。《漢書‧律曆志》:「權與物鈞而生衡」。「權」又名秤錘,它如果與所需衡量的物品重量相同,等臂秤就會平而不斜。《
史記‧仲夷弟子列傳》:「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移」字表示在秤桿上終移動權的位置。從這些文字記載看來,最遲在春秋時期已有各種類型的衡器。
可變換支點的秤 ( 在同一秤桿上有二至三個提繩 ),是古代人在衡器上的重大發明之一。南朝宋時張僧繇
所繪的《二十八宿神像圖》中,就有一人手執一根有三個支點的秤。唐宋時期,民間出現一種銖秤,它有兩個支點即兩根提繩,可以不須置換秤桿,就可秤量不同重量的物體。這表明了古代中國人在實際上已完全掌握了槓桿原理。
除了簡單機械以外,其他精采的內容還有車輛和畜力機械、水力機械、風力機械、武器和熱力機械、計時機械、地動儀和自動機械,以及飛行機械等等。一定要去看看哦!

星期四, 2月 16, 2006

青溪國小六年四班自然擂臺


各位青溪國小六年四班的同學們:

老師在此為大家設了個自然擂臺,歡迎大家隨時上來踢館,把你找到的新奇的、古怪的、神秘的、莫名其妙的、攸關國計民生、世界和平、人類存續的自然科學新知,都一股腦地post上來吧,等你來挑戰哦!

Teacher Selena 雅真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