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28, 2006

習題三:臺灣常見的礦物與岩石

各位六年四班的阿狗阿貓們大家好:

TeacherSelena最近愛上種小盆栽,只要在小花盆中放土,播下種子,上面再鋪上一層麥飯石,每兩天噴一次水可以了。
麥飯石的作用在保濕、淨化水質、除氯、還能提供天然礦物質哦!
注意:網站的資料只要提供連結即可,最重要是舉自己日常生活中利用到礦物與岩石的實際例子。

可以參考以下網站:臺灣常見的礦物與岩石
http://gis.geo.ncu.edu.tw/mineral/mineral.htm

祝大家答題愉快!!!

星期三, 3月 15, 2006

肺魚的資料

有一種億萬年以前就有的魚,叫肺魚,牠是古生物的活標本,目前在水族館中難得一見。苗栗縣通霄西濱海洋生態園區昨天特別引進一條,做為魚類活教材。
原本就在水中生活的肺魚,在「泥盆紀」演化出能呼吸空氣的肺部和行走的四肢後,就登上陸地生活,成為登陸先鋒的兩棲動物,牠們用肺呼吸的能力,繼承自魚類祖先,這種用肺呼吸的魚,今天仍看得到,澳洲肺魚就是個例子,牠們能用肺呼吸水面外的空氣,並在其他魚類不可能生存的污濁水塘裡繼續生活,不過,大多數兩棲類動物的幼體時期必須在水裡度過,因此,牠們產卵時還得回到水域。


沒圖片

我來囉

一、生存在人跡罕至或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如高空、冰原、毒沼、深海海溝、火山口附近、土壤深層......等等極端環境的生物。
二、該種生物本身就只存在於特定的小區域,形成該區域的特有物種,因此無法在其他區域發現,如此一來被發現的機率,相對的便較其他普遍分布、廣泛分布的物種來得低。這種現象常發生於一些孤島、群島上的生物。
三、該種生物與人類的關聯度不大,或是與人們的生活圈無太大交集,而顯得無研究的意義。其實許多未被定義的物種即屬於此類,因為本身並無太大的研究價值,而相對的顯得不太"顯眼",因此牠們究竟是不是已定義物種就變得不重要,這種現象尤其多見於一些小型的無脊椎動物。
四、其他本身個體渺小不易被察覺的生物。例如一些細菌類、藻類、真菌類、線蟲類、小型節肢動物類......等等,本身個體微小而不易被察覺或重視,也是造成他們現今仍為"無名氏"物種的重大因素之一。

嘿習題2


蟑螂與人為伍,牠們經常取食腐敗食品或食物殘餘,又常出沒於不衛生的地區。牠們以其糞便、臭腺分泌物及取食回流液等污染食品、廚具及衣物等用品。蟑螂曾被發現為某些寄生蟲之中間寄主。體質敏感的人吸入或攝入帶有過敏原之蟑螂屍體碎片時,會產生過敏反應。蟑螂除了直接影響居家環境品質,使人困擾與厭煩外,其身體攜帶病原菌又間接威脅人類之健康,因此成為重要的衛生害蟲。
二、蟑螂之形態蟑螂身體背腹扁平,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於休息時,常向腹面彎曲或下垂。口器為咀嚼式;於頭部具觸角一對,複眼一對。胸部分三節,前胸背板發達,於大多數種類,中胸及後胸各具一對翅。胸部腹面具三對步行足,能迅速爬行。腹部有十節,尾端具尾毛一對,雄蟲並且具把握器一對。三、蟑螂之一生蟑螂是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其一生當中包括有卵、若蟲及成蟲等三個時期。這與常見的蒼蠅、蚊子不同,蒼蠅與蚊子都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牠們的生活史中則有卵、幼蟲、蛹及成蟲等四個蟲期。蟑螂的卵包藏於似豆形之革質卵鞘中,卵鞘形成後,附於母體腹部後端,一端突出於體外而漸脫離母體。卵鞘內之卵二列並排。卵孵化時,卵鞘之一側裂開,若蟲即自此裂縫爬出。卵鞘內所含卵之數目與攜帶卵鞘之時間長短均隨種類之不同而有差異。生活史中各期個體發育生長所需時間之長短主要受溫度、濕度與食物之影響。初孵化之若蟲為白色,完全無翅,體形除無翅外均與成蟲相似。若蟲經過多次脫皮後即羽化為成蟲。
四、蟑螂之生活習性蟑螂一般分布於地球上較溫暖之地區,大多數分布在熱帶;而某些種類則廣布於世界各地。蟑螂為雜食性,食料範圍頗廣泛,凡人類所食之牛奶、巧克力、乳酪、麵粉製品、穀物、魚肉等無不嘗試之,惟最喜澱粉質及糖類食品。有時尚咀碎書之邊緣,尤其是沾有汗斑的污跡及裝訂處、皮革(皮鞋之內層)、毛髮、壁紙、昆蟲所脫之皮、死的或殘廢的同類、其他昆蟲或動物之屍體、新鮮或乾燥之血液、家畜糞便、患者之痰等。偶而甚至亦咬囓熟睡者的手指及腳趾。蟑螂性喜溫暖潮濕,具群聚性、夜行性及趨觸性。牠們夜出覓食,日間則藏匿於各處之縫隙中,以免受干擾或其他天敵之侵害;但在受到驚擾或在棲身場所之族群密度過高時,白天亦可發現。然而亦有少數種類是白天活動者。蟑螂具有趨觸性,故當其棲息時,多隱身於牆、櫥櫃、抽屜、傢俱之空隙裂縫內。蟑螂之取食過程中,時常嘔出部份消化之食物及邊食邊排其糞便之習性,造成衛生之害,而且其具有臭腺,能分泌臭液,被爬過之食物即留下極難聞之臭味,此乃吾人討厭蟑螂之主要原因。
雌雄成蟲之翅均發達。每一雌蟲一生可產卵鞘4至9個。鞘內之卵並排呈二列。每一卵鞘所含之卵數平均約38個。卵發育期間,由雌蟲將卵鞘夾在腹部末端,直到卵即將孵化時,卵鞘才脫離母體。卵孵化成若蟲(圖三)後,脫皮5次才變為成蟲。若蟲期通常約8週至12週。在25℃下,成蟲之壽命為95~142日。
蟑螂能分泌一種強力引誘劑,使蟑螂有聚集之作用,此種分泌物稱為聚集費洛蒙,此亦可說明為何蟑螂皆喜好群聚之原因。德國蟑螂喜棲息於廚房、近水處或煙囪附近,在本省雖分佈普遍,但比較上在家屋內較少,通常均出現於旅館、飲食店等公共場所以及公共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上。

習題二:尋找極端環境下的生物

各位同學們:

習題二來囉!
生物可是很強的哦!再惡劣的環境也可以生存!
請你尋找一樣在極端的環境下也可以生存的生物,貼上一張圖,並介紹這種生物的生存狀況。範例如下:

1969 年,科學家湯姆‧布洛克(T.D. Brock)和海德‧弗力茲(H. Freeze)從美國黃石公園的溫泉中,分離出一株生長在攝氏 70 度左右的高溫菌,推翻了生命無法在高溫下存活的觀念。消息經媒體披露後,大家面面相覷,免不了追問:「大自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呀?」其實只要把「地球是為人類而存在」的想法扔掉,很單純地從生命角度去思考就能找到答案——原來地球上每一個極細微的地方都可能出現不同的生命,所有能夠忍受超高溫度的微生物,只不過是地球上的某一類生命體而已。
在電子顯微鏡觀察下,極端高鹽太古生物菌體內有可降解塑膠顆粒。

引自無所不在處處都在──極端環境下的太古生物
作者:賴美津(演講人)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星期三, 3月 01, 2006


1. 應用原理:槓桿原理
2. 支點:中心ㄉ那一粒圓圓的
施力點:手握ㄉ地方
抗力點:刀刃ㄉ地方
3. 刀刃長:費力
刀刃短:省力